創會核心成員論說數碼會
譚啟漢(創會會長)
勞灼榮(大會副主席)
張梅芝(監事長)
澳門數碼攝影學會除了甄先生(甄國富)是本會由成立至今最重要的人物外,這次還邀請了在這二十年裡,一直無間斷的為會務付出很多的另三位創會成員,分別是譚生(譚啟漢)、勞生(勞灼榮)及GIGI(張梅芝),而譚生及勞生更是攝影業的先驅,他們的聲音最能代表攝影界,也聽聽他們回顧多年來本會的點滴及展望未來的發展。
譚啟漢憶述
最初成立數碼會感到空虛,因為當時數碼在攝影領域中有許多爭論,由菲片轉數碼期間,在當時的國際沙龍比賽中,並不承認數碼相片,我亦往香港與舉辦沙龍的攝影學會討論過,是否接受數碼照片?我認為應該接受數碼相片,因社會的大趨勢,祇是港澳還不流行,而不承認這個科技。他們的理由是因為沒有人做,而接受與不接受各有人說,我當時提出可否增加一組為「數碼組」,即「黑白組、彩色組、幻燈片組及數碼組」。這樣便沒有任何爭論,而這「數碼組」的爭論是發生於1999年,剛好是數碼會籌備成立前,所以如我之前說過,對數碼的認識感覺空虛,慶幸後來得到畢子融及其他學者們的支持,成立了澳門數碼攝影學會。可以大膽的說,數碼會是全世界中第一個數碼攝影學會,後經甄生查證,世界各地以數碼為名成立的攝影學會,均在澳門數碼攝影學會之後,不經不覺轉眼間,數碼已成長了20年。
對數碼會的理監事成員尤其是年青的一輩,應盡力向數碼攝影方面推廣發展,這是大勢所趨。因應時下仍有不少菲林懷舊者,相對數碼攝影,菲林攝影所費不菲,故希望數碼會盡量推廣數碼攝影,使年青一輩明白時代與科技的步伐,接受數碼年代。即如數碼攝影取代了菲林年代,而不久將來,另有某種新科技又再取代了數碼年代。不應過份懷舊,必須面對及接受新科技。作為年青一輩的數碼攝影學會會員,希望能把數碼會的會務發揚光大,將來能多辦攝影班、講座及培訓年青一代對數碼攝影的興趣。
藉著數碼會這個平台,提倡數碼攝影及舉辦多些攝影比賽,展覽時會引起年青人對數碼攝影的興趣。數碼相機初期的只是幾十萬像素,還記得那時用數碼機拍的證件相,政府當局不會接納,甚至要求出示菲林底片以證明該證件相不是用數碼機拍攝。當時真的摸不著頭腦,問他們為何不收?也得不到回覆理由。直至現在才明白,因為當時數碼相的解像度低,並不符合用在證件上。發展至今,數碼相機已去到幾千萬像數,一般手機已可達至五千萬以上,故手機的發展對數碼的推動有一定的幫助,可以說手機就是一部數碼相機,而數碼的發展是時代科枝的趨勢,未來會有什麼科枝能取代數碼,我們就拭目以待吧!
……
勞灼榮憶述
當年數碼這個名詞十分之新,在2002年我公司已銷售數碼器材,並逐漸取代或淘汰菲林相機,記得當年曾經有前輩問,究竟菲林相機與數碼相機,那個真實些?我覺得數碼會的成立,時間上是恰當的,由千禧年開始數碼機已逐漸取代菲林相機,記得1999年澳門回歸那年,一部數碼相機約值3萬多元,而葡新社當時購買了3部數碼相機作為回歸時拍攝新聞之用,可說是少部份有先見之明的人已經知道數碼的重要性。
數碼經歷20多年的不斷發展,質素已取替了菲林,所以我對數碼攝影學會,尤其是數碼這個名稱,都是一同成長的年代。現今的年青人,祗需擁有數碼相機,加上數碼的後期調整及製作,擁有沙龍照片,實在不難。可以說數碼機跟數碼年代一定扯上關係。菲林年代一筒菲林只能拍36張相片而數碼年代,一張咭可以拍攝百多張相,成功率相對應該是數碼攝影,容易成功拍攝到稱心如意的照片,給予攝影愛好者的攝影思維及信心增加,正如數碼會籌備當初,會員由30人增加現今幾百人,因為數碼拍攝的成功率高,值得向青年人推廣,數碼攝影前途無可限量。
……
張梅芝憶述
在數碼會最開心是認識一班不同界別的朋友,而且都是前輩,如譚生、勞生、甄生及一班理工的老師和公務員等,都是我最大的得著。會務上最困難是聯絡及將影友們凝聚在一起,回想初期因澳門人比較慢熱要經過多方面聯絡才能凝聚起來。
最難忘的事是2015年去法國展覽,因籌備的時間很短既要準備相片又要申請資助,慶幸在展覽期間獲得好評,作品給予法國人驚喜,因該次展出的作品為澳門節慶,在外國人認識的澳門只是一個賭城,但該傳統文化特輯展示了不一樣的澳門面貌,能把這批作品給他們看到是一件難忘的事。另一次難忘的事是在澳門機場禁區內做一個叫《澳門情》的展覽,應該是當時澳門唯一的一個在禁區內的展覽,展覽期間我因為要坐飛機而進入禁區等候上機,看到旅客們在欣賞作品之餘,會指著某幅作品說我也到過這地方,為何拍不到這麼美的照片?覺得這個展覽在推動澳門旅遊發揮了作用。
由創會到現在已經經歷了20年的會務,我希望將會務工作給予年青一代接棒,薪火相傳,數碼攝影是一個趨勢,而未來發展是數碼年代為主。
採訪/整理:施援程
文字/攝影:梁紹謙
拍攝/剪接:李 康